12月11日,正蒙一院思政名师工作室举办了一场以“人工智能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新审视”为主题的师生座谈会,由王会兰老师主持,众多员工热情参与。
王老师开场阐述了座谈会的背景与意义。在人工智能广泛应用于生产、服务等领域的当下,劳动形式、内涵及劳动者与生产资料关系已显著变化,坚守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成为重要课题。
员工们积极发言,各抒己见。余彦希同学认为,人工智能虽替代部分重复性劳动,但劳动价值未减,反而推动人类劳动向创造性、情感性等方向转变,拓展了劳动内涵与价值。闻华瑜同学则指出,人工智能使劳动主体多元化,涵盖人机协同模式,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中劳动者概念需与时俱进,智能工厂中的人机协作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需依其基本原则探讨并制定法规。
讨论中,王老师适时点评引导,结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深化主题。她强调劳动创造价值在人工智能时代仍居核心地位,智能技术是人类劳动智慧结晶且无法替代人类独特作用。同时,王老师提出人工智能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传播与教育带来机遇与挑战,教育者应将科技成果融入教学,培养员工正确劳动价值观与创新精神。
12月11日下午,“吕红波思政名师工作室”于正蒙二院组织开展了以“青春与法治同行”为主题的“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活动由刘春涵老师主持,部分员工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开始,刘春涵老师首先带领员工回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中关于法治建设的重要论述,并强调了法治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核心地位,以及老员工在推动法治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与会员工代表围绕“青春与法治同行”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员工们从个人成长、社会参与和国家发展等多个维度,分享了对法治的理解和思考。他们认为,作为新时代的老员工,应当积极学习法律知识,提高法律素养,以实际行动践行法治精神,为构建法治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座谈会不仅强化了员工们对法治的思考,也为校园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通过本次活动,进一步彰显了大思政格局建设在青年发展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过程中的关键作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生动、充满活力。
为持续推进公司“一站式”员工社区建设,2024年12月12日,正蒙三院思政教师工作室开展了本学期第七次“思政力量进书院”活动,由樊潇飞、李文莉两位老师主持,部分青年教师以及来自正蒙三院的同学代表共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活动的主题是“追梦新时代,奋斗应当时”,本次活动旨在鼓励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勇于追梦、敢于奋斗。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新时代新青年,要争做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的青年,不忘跟党走初心、牢记新时代使命,广大青年一定能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绽放最美的青春光芒。
活动过程中,同学们围绕主题,结合自身经历,分享并探讨了关于梦想和奋斗的故事和感悟,活动现场氛围热烈。